在铁矿石谈判“首发价”出现5天后,中钢协坚持不低于40%的下降底线,在数次危难之际,中钢协都出面展现了强势态度。
6月4日,正在中方与力拓的胶着之际,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又放出话来,称正与中国一些钢企商谈“指数定价”,并已签署协议,试图瓦解中方阵营。
中方正面临“背水一战”,虽然双方僵持并不是办法,但接受日本的首发价更不啻于“饮鸩止渴”。业界也同样期待,作为中国钢企谈判代表的宝钢,能适时发出“中国声音”,以改变疲于应付的现状。
中方施压
6月1日,力拓声明,韩国浦项制铁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中钢公司以及中龙钢铁等,均已接受了日本的 “首发价”。“形势渐渐清晰,下一个谈判的目标就是中国钢铁企业。”力拓公司总经理山姆·沃尔什称。
6月2日,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表示,中钢协已制定新的谈判计划,将会于6月底结束这场铁矿石谈判。
罗冰生强调,铁矿石价格大幅下降是发展趋势,中国坚持铁矿石长协价格降至2007年水平的底线不变,即澳洲矿降价45%,巴西矿降价40%。
虽然双方僵持并不是办法,但接受日本的首发价更不啻于 “饮鸩止渴”。分析人士认为,一旦谈崩,铁矿石贸易商将面临更大的损失。
在中方看来,无法接受日本“首发价”的理由在于,中国的进口量要比日韩之和还多,因此拿日韩的标准来套中国是不合适的。
罗冰生认为,当前,唯有中国市场仍在大量进口铁矿石,日韩的进口大幅下滑,其中日本降幅可能达30%。
数据显示,中国去年进口铁矿石占全球海运铁矿石的52%,市场地位远优于日韩。对于个体贸易商来说,力拓去年约有55%的铁矿石运往了中国,更是远高于日韩。
“中国是最大的买方市场,没有理由不凸显议价能力。”分析师称,如果按“首发价”,力拓能以42美元/吨的开采成本,达到62美元/吨的销售价,利润丰厚,却导致中国钢企全行业的亏损,这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互惠互利原则。
“矿山与钢厂唇齿相依,钢铁业普遍亏损之际,上游的铁矿石没有理由继续享受过高的利润。”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强调
今年前4个月,全国大中型钢企整体亏损达51.79亿元,已经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
至于铁矿石谈判机制被破坏,也是对手在先,去年,两拓没有跟随淡水河谷的“首发价”,而是利用自身的垄断,迫使宝钢签下“城下之盟”,以特殊的“中国价格”结束谈判,而此后,淡水河谷也一直向中方索要“补偿费”。在三大铁矿贸易商的强势之下,铁矿石谈判机制早已名存实亡。
5月26日,力拓宣布与日本新日铁达成33%的首发价。5月31日,中钢协态度强硬回复:中国钢铁企业不能接受这个价格,中国不予跟进。
“这个降价幅度没有客观真实地反映今年国际市场铁矿石供需市场的变化形势;将造成中国钢铁生产企业全面亏损;没有体现钢铁企业与铁矿石生产企业之间的互惠互利关系。”中钢协指出。
据悉,在这5天的时间里,中钢协组织各大钢企讨论对策,达成抱团一致对外的决心。手握中国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中钢企,再次强调“进口矿石自律公约”,毕竟,中钢协的坚持代表中国钢企的实质利益。
心理战升级
5月29日,力拓再度挑战中方心理,力拓集团铁矿石业务主管SamWalsh宣称,今年的铁矿石谈判已持续7个月,力拓并不奢望接下来与中国钢厂的谈判能够很快有结果,但与日本钢厂达成的价格协议,将在未来引导其他客户与公司达成协议。
中方将面临背水一战。罗冰生指出,“谈不拢对于对方向中国出口铁矿石是非常不利的”,今年全球铁矿石供给过剩将达2亿-3亿吨,中国不担心买不到矿,要知道,当下的现货价还低于日澳达成的长协价。
业内人士,中方不应受“首发价”的心理影响,三大矿企也面临巨大压力。
可以粗钢减产幅度来推算出,今年仅是日韩与欧盟的总体进口量在2.2亿吨,已比去年减少1.5亿吨。一旦再与中方谈崩,金融危机下,三大矿业巨头根本无法忽视这样的后果,保守预计,中国全年铁矿石进口量将达到5.5亿吨。
另外,中国铁矿石的库存量已超过1亿吨,相当于3个月的需求量,中方需求并不急切。
但是,由于“首发价”低于现货价,也刺激了现货市场价格的不断上扬,这使中方的谈判难度增加。
在中澳铁矿石谈判胶着之际,巴西淡水河谷仍在静观其变。随着“首发价”抛出,海运市场处于大涨趋势,并不是巴西矿山希望看到的。联合金属网首席分析师胡凯指出,中方可以把谈判重心转回到巴西,应该借助海运费上涨的有力筹码,加快和巴西矿山谈判,从而打破僵持局面。
令人疑惑的是,在谈判的白热化阶段,宝钢全程“禁声”,而对手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却在尽力“动作”。
6月4日,必和必拓又放出话来,表示正与中国一家大型钢厂商谈“现货指数定价体系”,其称,数家中国私营钢厂已在指数定价的基础上,与必和必拓签署了供应协议。淡水河谷也同时表示,如果客户接受以现货销售方式进行铁矿石买卖,公司也不会反对。
“现货指数定价体系”是中钢协在谈判初期就直接回绝的,可以看出,对手仍在不断试图瓦解中方阵营,挑战中方底线。
在今年铁矿石谈判的数次危难之际,都是中钢协出面展现了强势态度,业界也同样期待,作为中国钢企谈判代表的宝钢,能适时发出“中国声音”,以改变疲于应付的现状。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