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钢协6月1日明确拒绝“力拓与日韩钢企达成的‘降价33%’的铁矿石长协价”后,三大国际矿商仍在谈判桌上与中方继续“冷战”。
但力拓们“并不奢望与中国钢厂的谈判很快就有结果”。事实上,在2008年第四季度之后,它们在中国市场已有新的策略——现货交易。
2009年前5个月,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分别为3265万吨、4674万吨、5208万吨、5700万吨和5500万吨。而按照历史数据,中国铁矿石的正常月进口量仅为3000万吨。据分析师估算:“目前,在中国市场,现货矿的比重至少在50%以上。”
在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看来,贸易商和中小钢厂支撑了目前中国“绝大部分铁矿石进口量”,而二者与三大矿商进行的主要是“现货交易”。
花旗集团就此发布报告称,三大国际矿商“加快对中国的现货销售,是不同寻常的举动”,“可能旨在锁定未来市场占有率,弱化合同定价体系(长协价)”。
在中钢协仍在极力争取“长协价”更大降幅之际,三大国际矿商的“阳谋”便是,釜底抽薪,大幅降低对“长协合同”的依赖。
据力拓方面公开披露,截至2009年6月初,其澳大利亚皮尔巴拉铁矿石产量的约50%,是通过现货市场销售的。而2008年,这一比例仅为9%。
一家中型钢厂的“荣幸”
万方(化名)是河北省武安市一家中型民营钢企的负责人,近期,他的工作重点是,“组织兄弟企业联合买矿”。
2009年3月底,铁矿石现货价格跌至62美元/吨,相比2008年的长协价,降幅已达50%,再创历史新低。
当时,万方与另外几家钢铁企业的负责人商量后决定,将各家的铁矿石进口量汇总在一起,直接从三大矿山手中买矿。成立10多年来,这是这家钢厂首次从国际矿商那里直接买矿。
此前,由于没有“铁矿石进口资质”,万方主要通过两种方式采购外矿:一是,交纳进口总值5%左右的代理费,通过有进口资质的贸易商进货;二是,从大钢厂手中高价买“二手”长协矿。万方称,这直接导致其进口矿成本比大钢厂高20%以上。
如今,万方每个月都派人参加力拓在上海召开的发货会。事实上,在这样的发货会上,“铁矿石进口资质”已经形同虚设,“谁要货都发”。
“刚开始是一船一船地进,很谨慎,后来慢慢加大了进货量,5月进了100多万吨。去年我们从现货市场进了500万吨左右,今年估计要进1000万吨。”万方说。
6月8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老万的心情不错:“今年,我们都能挂上号,要多少能拿多少。但往年,我们想都别想。”
6月9日,数据显示,国际铁矿石“现货离岸价格”约为58美元/吨,低于力拓与日韩达成的“新长协价”60美元/吨。
“我们觉得价格不会再下降了,(中方将来谈的)长协价格也不大会低于这个价格。”万方说。
三大矿商降低门槛
三大国际矿商刻意放低身段,成就了中国中小钢企的“荣幸”。
青岛一位同样没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贸易商对本报记者表示,从2009年年初开始,力拓与必和必拓的现货交易“越来越疯狂”。据其透露,力拓“每月都在上海召开发货会,谁要货都发,结算方式也更灵活”,甚至,“力拓的出货单位已经下降到3万吨,而以往最低的出货单位也是1船(20万吨左右)”。
在业内人士看来,力拓与必和必拓扩大现货矿销售的计划,并不让人意外,意外的是“其销售愿望如此之迫切,门槛如此之低”。
“现在,必和必拓是铁了心要做‘现货指数交易’;力拓则对中国客户实施‘打包策略’,要么跟首发价,要么走现货市场。”某央企一位高层对本报记者说。
连一向对现货市场讳莫如深的巴西淡水河谷,也首次公开肯定现货市场交易。而5月中旬,淡水河谷中国区总裁朱凯还言之凿凿地对记者表示:“我们从未在现货市场卖矿。”
就淡水河谷在中国实施的“现货策略”,花旗集团评价称,“淡水河谷加快对中国的现货销售是不同寻常的举动”,因为,“淡水河谷通常是,将大部分铁矿石的销售给地理上更接近的欧洲和美国市场”。
上述央企高层表示,淡水河谷的确在中国市场推行现货交易,因为其“(在铁矿石谈判中)提出的价格要求比力拓还高,中方不愿意接受”,只好投身现货市场。
据其预计,淡水河谷最终可能放弃长协价格,原因有两个:一是淡水河谷不愿意低价卖矿,二是即使签订长协价格,中国也难以锁定海运费,鉴于海运费目前正在飙升,这势必影响其销售量。
为在中国销售更多的现货矿,淡水河谷还一改以往的“高傲态度”。
“以前,不执行长协和同的客户,淡水河谷坚决不对其供现货,但现在,不执行合同的,也可以买到它的现货矿”。并且,与力拓、必和必拓不同,淡水河谷还会主动帮助客户找船,以弥补海运费比澳矿多两三倍的弱势。
国际矿商的两手准备
1981年至今,三大国际矿商对“长协矿”和“现货矿”,始终是两手准备。
所谓“长协价”即,经过铁矿石供应商和消费商的谈判,确定一个财政年度内的铁矿石价格,价格一经确定,双方则依照谈定的价格在一年内执行。对消费商(钢企)来说,则意味着锁定成本。
而相比一年锁定一次的“长协价”,“现货价”则完全随行就市,即时反应经济环境和市场供需的变化。
2008年之前,“长协价”低于“现货价”是一种常态。获取“现货矿”与“长协矿”之间的差价,成为国际矿商加大现货销售的直接动力。
中钢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21家中国钢铁企业与力拓签订的“长协矿”合同为6073万吨,但力拓的实际供货量仅为5237万吨,合同执行率为86.24%。其中,有7家企业合同执行率在80%以下,最低的仅为53.17%。
“因为现货价格太高了,利益驱使,矿山找理由不发长协货,转卖现货。”胡凯说。2008年,力拓销售了不少于1500万吨的现货矿,约占总量的9%,而必和必拓投放到现货市场的铁矿石销售量则达1900万吨,占总产量的15%。
但2008年第四季度之后,形势发生逆转——铁矿石“现货价”跌破“长协价”。
不过,三大矿商仍在寻求扩大现货矿的销售。“2008年4季度开始是钢厂不要长协矿了,矿山没办法,只好卖现货。”分析师说。
但对三大矿商来说,这并不全是坏事。
除了避免在低位锁定价格,有机会等待市场回暖。6月初,当力拓高调宣布“其铁矿石现货销售比例飙升至50%”时,其还向包括中国在内的需求方释放了这样一个信号:不依赖长协合同。
6月4日,瑞银集团也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未来,铁矿石销售可能在现货市场进行,“中国将逐渐成为一个主要的现货买家”,“我们将现货市场看成一个增长的市场,因此,铁矿石生产商的收入,将愈加反映现货市场对公司收入的贡献”。
铁矿石流转之困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三大矿商的“现货交易”亦有造势成分。
“每年谈判,三大巨头都会通过拉高现货市场价格,或者扬言加大现货销量,逼迫中方妥协。”业内人士透露,“只是,今年现货市场的暗战,比往年更精彩,也更激烈”。
“2009年以来,中国铁矿石现货市场的繁荣景象,远远出乎市场意料。”他感叹说,“但钢铁市场需求下降是事实,与行业发展不匹配的铁矿石进口量,明显违背了市场客观规律。”
根据海关数据,2009年1-5月,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分别为3265万吨、4674万吨、5208万吨、5700万吨和5500万吨。并且,前4个月连续攀升,平均增幅为22.9%。
而据各地贸易商和钢企每月上报给中钢协的铁矿石进口数据,截至4月份,铁矿石进口量前5名的企业中,有3家为大型贸易商。
在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看来,正是贸易商和中小钢厂与三大矿商的现货交易,支撑了目前中国“绝大部分铁矿石进口量”。单尚华进一步解释说,在钢铁企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大型钢企一般会严格按生产需要进口,如果进口主体为大型钢企,铁矿石进口量不会“超出正常进口量(3000万吨/月)”。
事实上,这堪称天量的铁矿石,仍在等待中国产能的消化。
港口是直接观察铁矿石流转状况的窗口。据中钢协统计,目前,全国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总量为7077万吨,为正常港口库存的2.3倍。
而本报记者从国内前三大铁矿石港口(青岛港、日照港、天津港)了解到,截至6月5日,三大港口均出现程度不等的压港现象。其中,青岛港压港4-5天,库存为930万吨;日照港压港7天,库存为940万吨;天津港压港15-16天,库存为566万吨。
来源:搜狐财经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