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济南钢铁与莱钢股份双双发布《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换股吸收合并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收购请求权实施公告》,两家钢铁公司的换股吸收合并工作正式开始。这也意味着历时两年多,几经波折的济钢与莱钢之间的重组即将收官。
有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按照山东整体的规划,济钢和莱钢这一次换股吸收是山钢实质性重组的序幕,接下来,将会对日照钢铁实施重组。因为涉及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的建设,不重组日照钢铁,显然无法推动该精品钢基地的建设。
围绕着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双方不得不再次碰面。
山钢集团方面表示,在政府主导下,全力推进对省内相关钢铁企业重组。调整优化布局结构——实施内陆产能向沿海转移战略,形成“一个沿海钢铁精品基地、几个专业化生产厂区”的产业布局,沿海产能比重达到40%以上。山东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山东将于2012年正式启动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的建设。这是山东迄今为止最大的钢铁项目。山东省政府亦明确表示,争取今年对日照钢铁集团和青岛钢铁公司的兼并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在去年,山东成为了中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唯一的试点省份,为其重组奠定了有利条件。
2月7日,山东省副省长才利民又一次表态,当前山东正加快经济战略性调整,推动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加快沂蒙老区和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
为精品钢基地做准备:山钢大力淘汰落后产能
山钢集团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将6座小高炉、2座小电炉等一批不符合钢铁精品战略要求的工艺装备实现了淘汰退出。山钢集团“十一五”已累计淘汰炼铁产能203万吨、炼钢产能180万吨,加上去年淘汰的415万吨炼铁落后产能、炼钢产能40万吨,相当于淘汰了一个特大型钢铁企业。为了压缩已有产能,从而在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上可以实现大的产能规划,山钢的力气下得很大。
山钢方面表示,结合沿海钢铁精品基地建设,将分步淘汰落后产能,沿海厂区工艺装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其他厂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实现装备大型化、高效化、智能化。“十二五”期间,山钢将全面实施“突出沿海、优化内陆,精品与规模并重”的发展战略。
2011年底,山钢集团济钢主体区最后一座350立方米高炉永久停炉,这是山钢集团“十一五”以来关停的第22座高炉。至此,国家工信部下达的2011年山钢集团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已全面完成。去年,对山钢来说,是一个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集中力量抓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年份。山钢集团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将6座小高炉、2座小电炉等一批不符合钢铁精品战略要求的工艺装备实现了淘汰退出。山钢集团“十一五”已累淘汰炼铁产能203万吨、炼钢产能180万吨,加上去年淘汰的415万吨炼铁落后产能、炼钢产能40万吨,相当于淘汰了一个特大型钢铁企业。
按照计划,到2015年,山东炼铁、炼钢生产能力将由目前的6307万吨减少到5000万吨以下,钢铁冶炼企业数量由目前的21家减少到5至6家。从2008年山东“大钢铁”组建开始,3年多时间 ,济南钢铁和莱钢股份淘汰了数百万吨的落后产能。
“淘汰这些产能主要是为了上马精品钢铁项目。”有分析师告诉记者。
根据规划,日照精品钢铁基地规模为2135万吨,其中新建1135万吨。届时,山东钢铁产业在沿海的比重将达到40%以上。
据了解,日照是一座新兴沿海开放城市,具备发展沿海大型钢铁工业基地的区位优势。铁矿石和煤炭的吞吐量排名在国内靠前,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每吨钢铁仅运输成本就能节约200余元。是建设钢铁精品基地的优良选址。有专家认为,山东省内小高炉比较多,后期,山东省内将加速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未来莱钢将进一步压缩产能,济钢可能在保留优势项目的基础上,将新上生产线迁往日照。
据记者了解,济南钢铁位于济南市区,而莱钢位于山区,已经不符合钢铁行业的发展规律。按照钢铁行业的发展要求,钢铁产业需要调整到沿海沿江区域。
有分析师称,目前,矿企需要的原料多以外矿为主。山东的日照港是外矿铁矿石比较集中的港口。靠近港口城市,一方面靠近原材料供应地,可以节约成本。此外,相比较来说,港口城市的原材料更便宜,品位也较高。山钢方面已经把临海作为其发展的战略目标:彻底改变内陆企业资源、环境制约日益突出的局面,着力构建突出沿海、优化内陆、海陆呼应的布局结构。
压力:重组资金可能偏高?
2012年日照精品钢铁基地将全面开始建设,意味着山钢重组日钢也将重新启动。按照中企华资产评估公司的评估,目前日照钢铁资产估值为450亿元。此后,双方重组谈判陷入僵局。
2012年日照精品钢铁基地将全面开始建设,意味着山钢重组日钢也将重新启动。近日,经中国银监会批复同意,注册资本16亿元的山东钢铁集团财务公司获准开业。业内人士认为,这为山东钢铁重组后资金集中统一管理提供方便,也表明集约化经营与管理迈出实质性步伐,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呼之欲出。据山钢方面介绍,通过设立财务公司,可以对集团内部资金实行集中管理,提高内部资金、资源的使用效率,优化集团资源配置,改进现金流,降低整个集团的财务成本、内部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有助于提升整个集团的综合竞争力。
有分析人士称,这是对未来的重组提前做准备。钢铁行业的低迷,确实连累了山钢的财务状况。
继去年8月份发行22亿元短期融资券、11月中旬发10亿元中期票据,去年11月21日,山东钢铁再次启动30亿元融资计划。
“2011年一季度,公司采购铁矿石、煤炭(含焦炭)的金额分别为87.52亿元、40.94亿元,在对外采购中大约形成15亿元的资金缺口。”山钢在8月份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中披露,截至2011年3月末,山钢总负债达到114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4.65%。根据11月21日二期融资说明书,截至去6月,其短期借款余额依然高达376亿元、应付账款148亿元,未来3年中, 山钢依然有总投资为371亿元的拟建项目。
相关资料显示,山钢正在兼并重组喀什正大钢铁,还结合青岛钢铁的搬迁,规划在胶南董家口重工业基地建设钢材深加工生产区,再加上济钢、莱钢保留产能的工艺装备提升投资,数额较大。有一个好消息是,山钢有着工行、农行等金融机构巨额的银行授信可用。
相反,日照钢铁的盈利状况倒是不错。公开数据显示,日照钢铁实现销售收入581亿元,利税63.7亿元,其中上缴税金39.2亿元。而山钢集团去年前三季度实现利润32.23亿元。
早在2009年9月6日,作为山东最大的国有企业,山钢与民营钢铁企业日钢签署了资产重组合作协议。根据第一份重组协议,山钢仅收购日钢旗下日照钢铁公司、日照型钢公司、日照钢铁轧钢公司、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日照旭日发电公司、日照京华能源科技发展公司全部固定资产、土地以及债权债务。这几乎是日钢全部核心资产,当时这一部分资产评估值约为242亿元。而随后的450亿元的评估,有业内人士指出,450亿元只是评估公司给出的评估价值,最终重组的价格,甚至是重组资产的范围,还要看山钢与日钢在谈判桌上博弈的情况。
博弈仍在艰难进行
然而,目前日照钢铁在山东日照市已投建有1000万吨的钢铁产能。而山钢是政府指定的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的主导建设者,山钢如果不能顺利重组日照钢铁,那么国家不可能批准这一基地项目。山东省希望抓住中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在沿海地区构建一个产能规模2000万吨的精品钢铁项目,并且在今年就要进行。但前提是要和日照钢铁谈妥。
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已经明确表示,要加快推进山钢集团对日钢、青钢的兼并重组。然而,目前日照钢铁在山东日照市已投建有1000万吨的钢铁产能。而山钢是政府指定的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的主导建设者,山钢如果不能顺利重组日照钢铁,那么国家不可能批准这一基地项目。由此,从2008年起,山钢开始与日钢进行重组谈判,但始终不顺利。
对于山东来说,结构调整能否顺利推进还要看山钢集团重组日钢集团能否顺利。
2010年8月30日,双方签订第二份重组协议,重组将以一次性收购日照钢铁及关联公司资产的方式完成,山钢集团一次性收购日照钢铁及关联公司资产后,日钢集团获得的庞大资本,或将投向日钢集团所在地日照市的城市建设和旅游业。但收购一直没有下文。
此次国务院批复的试点方案似乎又让山钢看到了希望。据当地媒体报道,山钢有关负责人表示,推进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是山东钢铁产业大调整的重要举措,也已进入国家产业大盘,不可能发生动摇。如今,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方案》,明确“由山东钢铁集团重组日照钢铁公司”。同时,目前重组的各项基础工作已基本就绪,只待“山钢集团修改完善《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目申请报告》并上报国家发改委获批”以及项目评估论证、土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全部完成后,新的重组方案即可浮出水面。
然而,依靠行政手段准备强推重组的山钢,依然面临收购资金的问题,巨额的收购资金如何筹集,依然是已经明显缺钱的山钢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一向低调的日照钢铁在此时并没有发出声音,最近公开的报道显示,在去年10月底,日照钢铁方面曾表示,日钢的各项业务一直按既定计划进行着。到了2012年初,杜双华终于“出声”了。按照自己节奏前进的日照钢铁在2011年的最后一天传来消息,日照钢铁董事长兼总经理杜双华辞去总经理职务,同时副总级高管团队全部调整,以日照钢铁原副总经理李士才为首的新团队接班。
有分析人士称,日照钢铁管理团队的调整,表明了杜双华继续做大做强日钢的决心和信心。这个以“60后”、“70后”为主、平均年龄只有41岁的新管理团队,是国内过千万吨钢企里最年轻的管理团队。“显然,杜双华启用年轻管理团队,是想将日照钢铁长期发展下去,这会为今后与山钢的重组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双方的博弈还将会进行下去,除非政府强力干预。”山东一家钢铁企业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向记者表示。
来源: 中国企业报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