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今年二季度我国钢铁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作者:25发布时间:2012-05-11
今年二季度我国钢铁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年内钢价仍将呈震荡波动的运行态势,预计第二季度恢复上行,第三季度震荡上涨,第四季度波动运行。总体来看,下半年的行情或将好于上半年。不过,影响钢市的不确定性因素仍须关注,‘去产能化’尤为重要。”日前,在上海举行的钢铁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和首届国际钢铁原料供应链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上,业内人士作出了如上预测。
  
        今年第一季度,板材市场和建筑钢材市场价格走势出现分化。板材市场总体趋稳,而螺纹钢、线材等建筑钢材市场急剧震荡。2月份,因库存增加、需求不足,钢价大幅下跌,直到3月份才止跌回升,目前正处于恢复性震荡上行通道。
  
        业内人士认为,第二季度,钢材价格将继续恢复性回升。预计2012年全年钢材均价将与2011年基本持平,或略低一些。
  
        从供给来看,今年第二、第三季度,我国钢材产量将恢复到预期水平,甚至略超预期。预计2012年我国粗钢需求量为7亿吨~7.2亿吨,净出口量为3000万吨~3500万吨,全年粗钢产量为7.3亿吨~7.5亿吨。按全年粗钢产量7.4亿吨计算,今年4月~12月份,国内粗钢日均产量将达到206万吨。若进出口量与第一季度相当,那么第二季度国内粗钢资源供应量将同比增长4.9%,仍处于低增长态势。尽管第一季度粗钢产量有一定的回升,但国内市场资源供应量同比下降0.1%,并未对国内市场造成特别大的供应压力。
  
        从需求来看,国内下游用钢行业的需求将缓慢增长,但其增速低于资源供给的增速,这是导致钢价震荡波动的主要原因。种种迹象显示,基础设施投资有望提速。2月底以来,重大建设项目审批速度加快,部分高速公路网、机场和轨道交通项目获集中审批通过,一批重点项目正在逐步推出。各地政府部门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围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一批重大铁路项目,适时开工一批急需、必需项目;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项目和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国省干线改造力度;实施一批航道和陆岛交通项目;开建、续建、完成一批机场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此外,建筑钢材需求仍可期待。据统计,1月~3月份,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9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5%,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保障房建设对建筑钢材的需求也比较稳定。
  
        由此可见,第二季度乃至下半年,下游用钢行业对钢材的需求强度将强于第一季度,成为支撑钢价震荡上行的主要内在动力。
  
        不过,与会的一些经营者和业内人士认为,影响钢市行情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首先,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来自产能过剩。业内人士认为,我国钢铁业已经从结构性、阶段性产能过剩阶段,进入了全面产能过剩阶段。我国现有的钢铁产能已经超过年产钢9亿吨的水平,足以满足当前和今后多年的市场需求。而目前钢厂仍普遍存在过分强烈的产能释放冲动,新增产能远大于淘汰产能。业内人士统计,目前炼钢在建产能为5504万吨,正在设计的产能为1930万吨,正在规划的炼钢产能为2108万吨,统计期间停止建设的规模大约600万吨。如果这些规划项目也开工建设并形成产能,那么从现在起即使不再增加任何新的工程,新增粗钢产能也能达到9000万吨左右。
  
        因此,国内钢材市场亟须“去产能化”。如果产能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第二季度和下半年,市场可供资源就会严重过剩,加剧供大于求的矛盾,进而遏制钢价上涨。
  
        其次,我国钢材出口面临的环境不容乐观。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尚未消散,欧债危机还没有根本解决,中东地区局势不稳等……受这些因素影响,未来我国对这些地区的钢材出口量可能减少。今年世界主要产钢国的钢材产能利用率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新兴国家的粗钢产量大幅增长,也不利于我国钢材出口。贸易摩擦加剧也是影响我国钢材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钢贸企业作为流通领域的“蓄水池”功能正在减弱,也是一个很大的不确定因素。近年来,钢材生意越来越难做,盈利空间大幅缩水,钢贸商无利可图,甚至亏本经营,因此纷纷转型转行,使得钢贸企业的大量资金撤离了钢材流通业。此外,自去年11月份以来,地方银监局陆续发出警示,指出钢贸企业暗含融资风险,钢贸商融资变得十分困难,中间需求强度明显减弱,钢贸商的“蓄水池”功能难以发挥,对钢材市场的影响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