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煤炭>> 资讯详情

我国动力煤洗选加工大有可为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1970-01-01
 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也是煤炭消费大国,去年全国实际生产原煤11.2亿吨,依然满足不了国内市场的需求。山东电厂从去年首次进口动力煤共17.32万吨,货值465.52万美元。今年一季度,山东电厂又进口了96.96万吨动力煤,货值2758.35万美元,江苏也开始从澳大利亚进口动力煤。据了解,由于我国煤炭流通成本过高,进口动力煤不仅能够满足我国环保政策的要求,质量稳定,供货及时,而且价格也比国内的便宜。山东电厂进口煤的到厂价每吨26.88美元,折合人民币222.28元,比国内到厂煤价低20元至40元。江苏进口的煤炭到厂价折合人民币是每吨270元至310元,比国内到厂价低20元至50元。由此可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煤炭产品开始以价格、质量优势进入国内市场,并影响我国煤炭市场的供求关系。
    如果煤炭生产加工企业不能满足国内煤炭消费者的需求,会陷入失去市场的尴尬境地。
        发展中的新亮点
    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煤炭经济处于低位运行状态。尽管国家在1998年底出台了总量控制的产业政策,但煤炭工业至今尚未走出低谷。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年来,煤炭洗选加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据煤炭工业统计资料显示,1997年全国原煤入洗比重为25.6%,2001年入洗比重提高到34%。特别是去年底以来,部分地区出现了煤炭供应偏紧的局面,但洗选加工产品的增长速度依然快于原煤增长速度。去年全国国有重点煤矿洗精煤大约在900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1.5个百分点,若加上地方煤矿和冶金行业洗精煤量高达1.5亿吨以上。今年一季度,全国国有重点煤矿洗精煤产量完成2126万吨,同比增长27.26%,高于原煤增幅11个百分点。煤炭洗选加工的快速增长充分表明煤炭企业在市场经济炼狱般的洗礼中,增强了产品意识和质量意识,开始向优化产品结构的方向迈进。
    煤炭洗选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满足了市场对煤炭产品的需求,而且产生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煤炭工业近期发展中的亮点。据各地实际情况计算,原煤入洗后,每吨煤的利润为10元~18元不等,2001年全国入洗原煤3.8亿吨,洗选后的产品为企业带来了至少40亿至50亿元的利润。另外,原煤洗选后排除了大量的矸石,为企业节省了大笔的运费。据不完全统计,煤炭企业供应燃煤电厂的煤炭,其中含硫量已由1994年的1.3%降至2001年的0.82%,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00万吨以上。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的公告指出,全国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为1995万吨,比1998年减少了95万吨,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比1998年减少了69万吨。大气污染状况的改善,与近年来煤炭洗选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
        发展空间巨大
    我国煤炭洗选加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与世界主要产煤大国相比,原煤入洗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美国原煤入洗率在60%左右,南非和俄罗斯在60%以上,澳大利亚和英国入洗率在75%以上,加拿大和德国为95%,而我国只有34%。
    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的选煤专家吴式瑜分析认为,我国原煤入洗率低的主要原因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我国洗选加工业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长期处在原煤供不应求的状态下,洗选加工提不上议事日程。二是煤炭企业资金紧张,无力建设洗煤厂,洗煤能力滞后于矿井原煤生产能力。三是我国洗选加工业目前工艺、设备和管理水平比较落后,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较高,动力煤洗选加工后价格偏高,用户不愿买。四是国家环保部门对环境污染执法不严,不能促使煤炭用户使用洗后优质煤炭产品。
    他说,提高动力煤入洗率将成为我国今后煤炭洗选加工的重点。据市场调查显示,我国炼焦煤洗选加工产品已处于市场饱和状态,洗选加工的发展空间不大,需适度控制入洗量,合理调整气、肥、焦、瘦四个品种的入洗比重。而动力煤洗选加工不同,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去年我国动力煤消耗大约在9亿吨左右,而动力煤洗选加工产品仅有1亿多吨,根本无法满足国家提出的洁净生产和高效洁净燃烧的要求。
    电力行业是我国动力煤消耗的大户,去年消耗煤炭总量高达6.7亿吨,占煤炭生产总量的65%,但使用原煤仍占90%以上。国家规定,到2005年,全国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必须控制在800万吨以内,比2000年的890万吨降低10%;烟尘排放量控制在1160万吨以下。
    受国家环保政策的制约,火电厂在“十五”期间必然会增加洗选加工后的煤炭产品。为了确保优质动力煤的生产比重,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在组织制定的“十五”煤炭洗选加工规划和2015年规划中,要求到2005年原煤入洗量为5.5亿吨,到2015年达到7.5亿吨。这些增量主要是动力煤洗选加工的增量,由此可见,我国动力煤洗选加工的空间是巨大的。
        发展之路怎么走
    虽然我国的环保政策、节能政策和洁净煤技术发展政策为动力煤洗选加工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我国的动力煤洗选加工能否快速发展,还取决于煤炭洗选加工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用户的选择。煤炭加工利用协会会长杨永仁介绍,我国煤炭洗选加工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比较弱,集中表现在吨煤投资高,企业用人多,运行成本高,综合效益低,洗选后的产品价格偏高,用户难以接受。
    他说,“九五”期间,国有重点煤矿建成投产洗选厂16座,平均吨煤投资为47.63元,比同类型国外洗煤厂高50%左右。同类型的洗煤厂,先进国家的建设工期平均在6个月~8个月,而我国却要18个月~36个月。另外,洗煤厂的经济指标比先进国家差。我国吨煤加工费大约在12元~ 15元之间,而先进国家却只有7元~8元;吨煤电耗我国是10~12千瓦小时,先进国家只有5~7千瓦小时;全员工效,我国每工只有25吨至30吨,而先进国家每工达到了200吨。这些差距提高了我国洗选产品的成本,降低了市场竞争力,为国外产品进入我国提供了机会。
    据了解,今年主要产煤国已开始采用降价的手段加大动力煤出口力度,我国兖州出口日本的煤炭今年价格出现下跌,由此可见,煤炭产品的国际间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我国煤炭产品要想在国际和国内市场占据一定的份额,必须尽快改变洗选加工业的落后面貌,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杨永仁认为,由于我国工业化整体水平较低,洗选加工业在工艺设计、设备制造与管理水平上,比先进国家落后20年至30年,我国必须在10年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否则将失去发展的机会。他说煤炭洗选加工业将关闭淘汰装备和工艺落后的生产能力,使不具竞争力、经济效益差的选煤厂和设备制造厂得不到资源的支持;大力扶持有竞争能力、综合效益好的选煤厂、设备制造厂,改变我国煤炭洗选业厂型小、消耗高、效益差的面貌。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解决我国技术装备可靠性差、重介选煤比重偏低、企业用人多、生产成本偏高的主要矛盾,确保动力煤入洗率提高后,产品卖得好,销得快。
    6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清洁生产促进法,这对煤炭洗选加工业来说,又是利好消息。我们煤炭工业一定要抓住国家创造的有利条件,用科技进步提升产业结构,在煤炭深加工特别是洁净煤技术的广泛推广使用中,走上健康发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