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球团矿>> 资讯详情

协调各方利益以谋求铁矿石谈判主动权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1970-01-01

    综合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师认为,只有整顿当下混乱的生产和进口次序,充分考虑协调了各方利益一致对外方可掌握应有的主动权。

    金融危机的突袭使得全球经济经受了二战以来的最严重衰退,在房地产低迷,汽车工业遭受重创的情况下,作为基础工业的钢铁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需求的大幅下降引发钢铁产能的急剧萎缩,09年1至5月份,全球钢产量下降22.5%,其中欧盟27国降44.4%,美国降52.8%,日本降42.1%。新兴国家俄罗斯和巴西钢产量分别下降31.8%和40.6%。然而中国的钢铁产量不降反增,1至5月共生产钢材25,434.01万吨,同比增加908.04万吨,同比增长率3.7%。

    分析师认为在钢价触底回升和基础建设的刺激下,追求微薄利润的小型钢产能重启造成了中国钢铁产能的不降反增的局面。金融危机以来,现货铁矿石价格远远低于08年大型钢企得到的长协价格,从现货市场购矿的小型钢企利润好于大型钢厂主要的原因。中国有260家可以炼钢的企业,870余家锻轧生产钢材的厂家,产业集中度不高是中国钢铁行业最致命的硬伤。

    产业集中度不高也是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中丧失主动权的的主要原因之一。矿商之所以能够在和占据整个铁矿石市场50%进口额的中国谈判态度强硬,是因为矿商们能够充分利用中国钢铁业内部一盘散沙的局面。在全球钢铁业一片低迷和铁矿石需求量大幅下降的有利情况下,中钢协态度异常坚硬的在谈判席上争取中方利益的时候,国内众多小钢厂的“室内操戈”,更加凸显产业集中度不高这一弊端。矿商在6月上旬在中国招标,传38家小型钢企签订供货协议;以及前些时间山西部分钢企签订的供货协议,部分上瓦解了中钢协的努力。

    事实上是铁矿石进口机制的不合理导致了小型钢企不顾中钢协“命令”而签订协议并大肆进口铁矿石。大部分中小钢企和民营钢企没有进口资质,或者进口配额不足,长期以来一直享受不到长协价谈判成果,只能在现货市场购买矿石。让他们更加难以忍受的是,当长协价低于现货的时候,而他们买到的矿石和现货市场的基本一样高,是因为有进口资格的钢贸商并没有遵守4%至6%的代理费规定,而是增加了高额附加费。进口机制的不健全损害了众多中小钢企的利益,那么他们只能为了自身利益各自为战了。

    显而易见,产业集中度不高和进口机制的不合理导致大小型钢企们各自为战的做法严重削弱了中国铁矿石谈判的话语权。在利益博弈面前,所有钢企只有形成利益共同体,为共同利益一致对外,占据铁矿石贸易量半壁江山的中国才可能掌握应有的话语权,要不然铁矿石谈判的尴尬局面恐怕不会得到有效解决。

    然而完全协调几百家钢企和一百多家进口商的利益是近乎不可能的事情。只有国内钢企加快兼并重组步伐,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才能更容易统一力量一致对外,进而增强中国钢企的核心竞争力。在铁矿石进口方面,日本只有十几家铁矿进口商的集中进口体制或许是中国效仿的样本。业内也有提出完全放开铁矿石进口的建议。另外,业内人士提出的加大国内矿山的勘探采掘力度以及投资与海外的矿山走多元化格局都是改变中国在历年铁矿石谈判中的不利局面的良好对策。

    总之,只有加快钢铁行业的改革步伐,协调好产业各方共同利益,做到一致对外才能在国际市场中掌握主动权,维护自身利益。

来源:慧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