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煤炭>> 资讯详情

单种炼焦煤煤质的研究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1970-01-01
随着国家钢铁工业的发展及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钢铁企业对焦炭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炼焦前期提高配煤比的准确性。目前,大多数焦化企业已对煤种进行细分,但还存在着同一煤种中,不同省份或同一省份不同矿点煤质差别较大的情况,这给配煤的准确度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并最终影响焦炭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1   实验
    煤样来自河南、山东、山西3个省区的8个矿点,各选择2个有代表性的矿点进行研究。煤样的工业分析、镜质组反射率、成焦显微结构等工艺性能分析都在专用实验设备上进行。煤样的工业分析按照GB212-2001《煤的工业分析方法》测定。煤样的镜质组反射率测试采用德国的MSP-200和MPV-SP显微光度计,按照GB/T6948-1998《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显微镜测定方法》测定。在总结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将炼焦煤镜质组反射率分成
<0. 75% 、0. 75%~0. 95% 、0. 95~1. 35%、>1. 35%四个特征区间。焦炭的显微组成(即光学组织)采用数点统计法,用MSP-200显微光度计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各矿点煤工业指标的分析
    各地区煤样工业分析指标如表1所示,数据为各矿点半年来分析数据的平均值。
 
表1   各地区煤样的工业分析结果
煤种
地区
矿点
Ad,%
Vdaf,%
St ,%
G
X,mm
Y,mm
 
1/3焦煤
河南
A
9.83
29.92
0.48
90
19
21
B
10.20
31.92
0.51
77
30
15
山东
C
7.82
36.25
0.48
89
35
19
D
8.34
36.92
0.66
83
37
17
 
焦煤
河南
E
9.94
26.37
0.40
90
13
21
F
9.86
24.98
0.44
85
20
19
山西
G
8.25
23.69
0.95
89
26
19
H
9.98
22.11
1.40
85
19
17
 
    从表1可看出,各省份两矿点间煤的灰分、挥发分、硫分都较为接近,灰分相差在1%左右,挥发分相差在2%以内,山西两矿点间的硫分相差较大,主要是H矿点本身硫分波动范围较大,经检测在0.7%~2.0%之间,有时甚至超过2.5%。对于粘结指数G值,河南两矿点相差较大,达到12,同是1/3焦煤,A矿煤的粘结性要远好于B矿,而其胶质层指数也比B矿高6mm, 当然,这只能反应胶质体的数量,不能反应其质量。
   从表1可得出,对于同一煤种,省份间进行比较,山东地区1/3焦煤的挥发分平均值要高于河南地区约6%; 山西地区焦煤的挥发分平均值低于河南地区约3%。
2.2  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分析
    各地区煤样镜质组反射率测试及分布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各地区煤样镜质组反射率测试及分布结果

[1] [2] 下一页

煤种
地区
矿点
镜质组反射率,%
反射率分布,%
最大
最小
最大平均
<0.75
0.75~0.95
0.95~1.35
>1.35
1/3焦煤
 
 
河南
A
1.32
0.73
0.94
8.00
68.00
24.00
0.00
B
1.16
0.63
0.83
20
66
14
0
山东
C
0.92
0.55
0.78
62
38
0
0
D
0.97
0.50
0.66
88
10
2
0
焦煤
河南
E
1.35
0.87
1.10
0
8
92
0
F
1.58
0.87
1.12
0
10
78
12
山西
G
1.45
1.01
1.22
0
0
86
14
H
1.63
1.14
1.40
0
0
28
72
张雪红 项  茹 薛改凤 陈  鹏 (武汉钢铁公司研究院,武汉430080)
                                     方红明(武汉科技大学,武汉43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