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的升值无疑有利于降低中国对国外铁矿石等原材料的采购成本,但结合本行业的发展来看,其影响并不是很大。
中国钢材产量呈逐渐快速增长态势,至08年,我国钢材产量已达5.82亿吨,而与之相应的中国对铁矿石等原材料的需求大增,我国钢材、铁矿石产量及进口铁矿石数量保持很好的正相关态势,同时我国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保持在40%以上,实际上对外依存度还要高,按照今年中钢协的说法09年我国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已达到70%。
欧洲央行启动变相QE
欧洲央行融资操作难解欧债危机 欧洲央行大开流动资金闸门 标普将匈牙利评级调降至BB+ 匈牙利央行上调基准利率至7% 日本基准利率维持“原地踏步” 警惕汇兑损失大于投资收益。进口量的增长得自于国内庞大的需求,而其根本上的推动力量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从铁矿石采购价格上来看,由于中国并不掌握定价话语权,三大矿商(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垄断之下的国际矿价随中国需求的大幅增加呈快速上涨态势。以力拓哈默斯利粉矿为例,05-08年短短的3年间铁矿石协议价由40.10美元/吨上涨至94.08美元/吨,涨幅达134.6%。而同期人民币升值幅度大约为20%,按此计算,铁矿石价格仍有较大涨幅,其完全覆盖掉了升值本身所带来的成本减少。
国内钢材产量
从国内钢材月产量数据走势来看,08年金融危机来临前国内钢材产量保持稳步增加态势。而从固定资产投资和行业部分产品新增产能来看,如下图7所示,经过05年的短暂冲高后国内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保持逐步提高的同比增长速度,而采矿业则有大幅波动,这其中05年铁矿石协议价格的大幅走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图5所示,05年之前铁矿石长协价保持在20美元/吨左右,呈小幅缓慢上升态势,但05年的长协价则同比大幅增长。大幅提高的海外采购成本压力下,国内采选业则借机取得高速发展。
升值对钢材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一般而言,本国货币的升值会对出口造成不利影响。2005-2008年期间,05年6月-10月间钢材出口出现小幅回落后,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总体向好的大背景之下,中国钢材的出口量也随之总体呈增长态势,而并没有因为人民币的升值而出现萎缩;进口量则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之上,也并没有因为升值的原因而出现大幅的增长。据此,我们或可以认为,升值短期对钢材出口或有冲击,但长期来看其影响并不明显。
具体而言,从我国钢材出口品种类别上来看,我国对外出口多以初级、低附加值产品为主,从05年以来,板材、管材占出口比例开始大幅增加并成为主要出口品种,其次是棒线材。而其出口量走势也基本同整体钢材出口量一致。从出口平均单价上来看,05-08年国内钢铁品种除废钢外均呈现稳步上扬的价格走势,而仅仅是在05年7月到2006年月份间钢价略有轻微回落,但随后则企稳回升。
进口方面,目前我国进出口钢材品种结构差异仍然较大,进口中板材比例仍高达85.6%。我国钢材进口中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比例仍然较高,如热轧(冷轧)合金钢条杆、热轧合金中厚宽钢带、高压锅炉钢管等。囿于国内技术水平限制及下游行业需求,国内仍存较大供应缺口,需要通过进口来弥补。从各品种进口量上来看,各品种进口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其中板材占进口量的绝大部分比重,而其05年初即开始的进口大幅增加行情一直持续到08年9月份,因而我们并不能简单的认为这就是由于人民币升值所致。
从产品的进口平均单价上来看,05-08年间主要钢材品种进口平均单价上也是保持缓慢的上涨态势。除管材外,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期价格在08年底均出现回落,但同进口数量走势相比而言,我们会发现价格的回落较进口量的下降有一个明显的滞后效应。从价格的涨幅来看,以板材和棒材为例,从05年7月-2008年11月,前者的价格涨幅在57.4%,而后者的涨幅为78.1%。而同期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在20%左右,考虑到升值因素后两者的涨幅分别为25.9%、42.5%。
从上述升值期间的进出口情况来看,人民币升值对其影响并不明显。这主要体现在汇改或人民币升值初期对钢材产品出口短期内或有轻微影响,但长期来看其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