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煤炭业向新型工业体系转变

作者:28发布时间:2012-09-05

     煤炭工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煤炭工业实现长足发展,在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为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我国煤炭消费34.25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8.8%。

  “到2015年,我们要基本建成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说。

  煤炭行业的资源整合,有效地提升了产业集中度、资源利用效率和煤炭企业的现代化开采能力,使煤炭行业甩掉了“多、小、散、乱”的帽子,行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

  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2005年《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我国煤炭行业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与企业兼并重组,淘汰了一批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和开采方法落后的小煤矿,建成了一批大型现代化煤矿和安全高效矿井,培育形成了一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产业集约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10年来,我国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稳步推进。通过统筹大型煤炭基地开发建设,加强矿区总体规划管理,规范煤炭资源开发秩序,一批大型矿区已成为综合能源基地的主体。2010年,我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28亿吨,占全国的87%;10个基地煤炭产量超过亿吨,其中神东5.6亿吨,晋北和蒙东超过3亿吨,云南贵州、晋东和河南超过2亿吨。

  随着行业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的推进,小煤矿数量和产量大幅度减少,一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相继建立,形成了煤电、煤化等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国累计关闭小煤矿9616处,淘汰落后产能5.4亿吨,全国年产能30万吨以下小煤矿减少到1万处以内。2010年,我国千万吨级以上煤炭企业达47家,产量占全国63%。其中,亿吨级特大型企业5家,产量占25%,比2005年增加4家、产量比重提高19个百分点;5000万吨级大型企业10家,产量占19%,比2005年增加7家、产量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

  随着煤炭行业兼并重组成效的逐步显现,我国企业开展地质勘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煤炭资源保障能力大幅增强。截至2010年底,全国煤炭保有查明资源储量13412亿吨,比2005年增加约3000亿吨,其中西部地区占全国增量的90%以上。

  10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成了一批国家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煤炭地质综合勘查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

  “煤炭行业通过推进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大型煤机装备研制和重点示范工程建设,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明显进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说。

  10年来,煤炭行业以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建成了一批国家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在关键技术攻关、新技术开发、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通过推进立体式综合矿区勘探模式,把地面勘探与井下探测相结合,我国煤炭行业的资源保障能力大幅提高,为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通过重点研发煤炭资源高效采选关键技术与装备等,煤矿机械国产化水平大幅提高,露天煤矿开采向设备大型化、开采集中化、工艺连续化、环节合并化方面发展,大型现代化煤矿产量逐年提高,推进了我国煤矿生产机械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通过开展大型模块选煤关键技术及配套装备等一系列重大研究项目,煤炭洗选、清洁转化与低碳利用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全国原煤入选率接近50%,水煤浆专用锅炉研制取得突破,褐煤干燥与提质技术研发进入示范阶段,煤炭气化技术取得较大进步。

  随着煤炭科技的不断进步,煤矿技术改造和大中型煤矿建设加快,我国建成了一批现代化煤矿。2010年,全国共有装备现代化、管理信息化、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煤矿661处,产量18.8亿吨,占全国的58%;建成安全高效煤矿359处,产量10.2亿吨;千万吨级煤矿40处,产量5.6亿吨;采煤机械化程度65%左右。

  此外,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不断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期间,我国11家煤炭企业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矿区循环经济典型模式。2010年,全国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90亿立方米,利用量35亿立方米;洗矸、煤泥和中煤综合利用发电装机容量2600万千瓦,利用低热值资源1.3亿吨,相当于回收4200万吨标准煤,少占压土地300公顷;矿井水利用率59%;土地复垦率40%。

  我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基本形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企业自主衔接资源、协商定价的新机制,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10年来,我国煤炭行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煤炭产运需衔接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市场环境趋好,行业投融资机制进一步优化,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在煤炭流通体制改革方面,自2004年以来,市场机制在煤炭资源配置中所起作用不断加强,基本上形成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企业自主衔接资源、协商定价的新机制。2009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取消延续50多年的由政府主导的煤炭订货制度,同年12月下发的《关于完善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将继续推进煤炭订货改革,鼓励供需双方签订长期合同,加快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以区域市场为补充,以网络技术为平台,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自主交易的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

  “这将为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对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能源供应体系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智敏说。

  在煤炭投融资制度改革方面,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投融资机制,有力支撑了煤炭资源勘探和煤矿产能建设,煤炭市场化投融资格局基本形成。大型煤炭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并不断壮大,多元投融资机制基本形成,投融资能力明显增强。到2010年底,我国煤炭行业在境内外上市企业达35家,直接融资1690亿元。

  此外,我国煤炭行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多元发展,实现了互利共赢。我国煤炭企业投资境外煤矿迈出实质性步伐,中煤装备、郑煤机、三一重装等煤机企业的技术装备已出口到多个国家,取得了良好的信誉。2010年,我国净进口煤炭1.46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