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中铝控制铁矿石价格的期望恐怕要落空了。中铝用15亿美元参与力拓(Rio Tinto)的配股融资,保住了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但是,中方同力拓等世界三大铁矿石企业的年度价格谈判,仍然在僵持,而且形势越来越不利。
6月30日的期限过后,虽然谈判仍在继续,但去年的协议已经失效。如果不达成新的价格,在有限的库存耗尽之前,中国的钢铁企业就不得不按现货价格,买入铁矿石。目前,铁矿石现货价格创4个月新高,已经超过了新日铁与力拓此前达成的2009年“长协矿”价格。
最有可能的结局是,代表中方谈判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放弃降价40%以上的要求,参照力拓与日本达成的33%降幅(粉矿价格,中国进口的铁矿石中块矿比例很小),与国际矿业巨头达成新的长期合同。如果,价格降幅超过33%,则可以为中钢协挽回一些面子,但即使不然,接受与日本同样条件达成协议,也比让谈判彻底破裂对中国有利。
现阶段完全依赖现货市场进口铁矿石,对中国钢铁行业意味着更大的风险。目前所谓的现货市场,实际上规模很小,占全球贸易量的三成不到,而力拓等三大供应商则控制了全球海运铁矿石销量的70%以上。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目前的投资热潮需要更多的钢材。现货市场因此很容易被操纵,引发价格的波动。届时,中国钢铁企业如何控制成本,避免亏损将成为问题,国内钢材价格也可能出现暴涨。
为什么中国总在铁矿石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屡屡签订城下之盟呢?一是铁矿石市场的卖方集中、买方分散的局面天然对买方不利。全球的铁矿石资源几乎都集中在三大矿业巨头手中,而用户则成百上千。仅中国年产能5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就超过15家,其中有国有,有民营,国有钢企有的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有的则隶属于地方政府。企业要生存,就会继续从各种渠道进口铁矿石,中钢协作为一家行业协会对此也无能为力。如果力拓和必和必拓(BHP Billiton)明年按计划将铁矿石业务合营的话,局面对中国将更加不利。
二是铁矿石的议价方式,让三大矿业巨头进一步掌握了主动权。在一个寡头垄断的市场里,更需要标准化的、持续的、集中的交易,形成透明的价格信号。而二十多年来,铁矿石长期合同谈判一直采取买方代表与寡头企业一对一谈判的场外交易形式,由于拿不出更有说服力的市场行情,买方代表对寡头企业的议价能力很弱。近年来,先是谈判代表由新日铁换成宝钢,而后,又变成今天的中钢协和新日铁各自代表本国企业谈判,但谈判者的筹码却没有增加。
中国如何改变对自己不利的局面呢?到海外购买资源当然是一个可选项。如中铝入股力拓可以分享矿业公司的利润(但要承担股价下跌的风险)。更好的情况是获得矿山的控制权,直接与中国用户达成供需协议,绕开国际矿业巨头主导的年度谈判。不过,由于政治因素和三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可供中国获得控制权的矿山寥寥无几。短期内,上述努力还无法改变铁矿石资源高度集中的状况。
改变交易方式或许是一个更值得努力的方向。目前,铁矿石缺少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和影响力的交易市场。对铜、铅、锌、铝等金属而言,全球主要供需企业都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 的市价为定价基准。交易所提供不同规格,不同交货期限,不同交割地点的合约,满足了企业通过套期保值,锁定成本或利润的需求。交易所每天交易形成的价格,也更能反映真实的供需关系和行业景气水平。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铁矿石进口量也是全球第一。从战略角度讲,培育一个发达的铁矿石交易所,将是争夺铁矿石定价权的有力手段。中国应当鼓励铁矿石用户将非“长协矿”(也可以包括当期未使用“长协矿”)集中交易,并吸引海外矿企、钢企参与交易,形成多种规格、多种期限的价格信号(特别是期货价格),争取与“长协矿”分庭抗礼。
三大铁矿石企业并非铁板一块,也存在相互竞争的动机。一是国际矿业在上一轮繁荣中大举扩张,资本开支带来了高比例的财务杠杆,面临融资压力(力拓此前与中铝达成的协议,即与其债务压力有关);二是,全球经济不景气,除中国之外的全球钢产量出现负增长,而铁矿石产量却保持在历史高位,这意味着铁矿石企业也面临产品滞销的压力。此时,一个成熟的交易所,将给它们的价格战备下战场。
来源:FT中文网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