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

2010-02-07   作者:佚名   网友评论 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加了加强科学技术成果(以下简称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的管理,正确

 

判别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科技成果的完善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加速科技成

 

果推广应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技成果鉴定是指有关科技行政管理机关聘请同行专家,按照规定的

 

 

形式和程序,对科技成果进行审查和评价,并作出相应的结论。

 

  第三条 科技成果鉴定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民主、客观公正、注重质

 

量、讲求实效的原则,保证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第四条 科技成果鉴定是评价科技成果质量和水平的方法之一,国家鼓励科技

 

成果通过市场竞争,以及学术上的百家争鸣等多种方式得到评价和认可。

 

  第五条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科委)归口管理、指导和监督全

 

国的科技成果鉴定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监督本地区的科技成果鉴定工作。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负责管理、监督本部门的科技成果鉴定工作。

 

  第二章 鉴定范围

  

  第六条 列入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计划(以下

 

简称科技计划)内的应用技术成果,以及少数科技计划的重大应用技术成果,按照

 

本办法进行鉴定。

 

  科技计划内的基础性研究、软科学研究等其他科技成果的验收和评价方法,由

 

国家科委另行规定。

 

  第七条 下列科技成果不组织鉴定:

 

  (一)基础理论研究成果;

 

  (二)软科学研究成果;

 

  (三)已申请专利的应用技术成果;

 

  (四)已转让实施的应用技术成果;

 

  (五)企业、事业单位自行开发的一般应用技术成果;

 

  (六)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过法定的专门机构审查确认的科技成果。

 

  第八条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社会公共利益或者环境和资源造成危害

 

的项目,不受理鉴定申请。正在进行鉴定的,应当停止鉴定;已经通过鉴定的,应

 

当撤销。

 

  第三章 鉴定组织

  

  第九条 鉴定由国家科委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及国务院

 

 

有关部门的科技成果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组织鉴定单位)负责组织。必要时可以授

 

权省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组织鉴定,或者委托有关单位(以下简称主持鉴定单

 

位)主持鉴定。

 

  第十条 组织鉴定单位和主持鉴定单位可以根据科技成果的特点选择下列鉴定

 

形式:

 

  (一)检测鉴定:指由专业检测机构通过检验、测试性能指标等方式,对科技

 

成果进行评价。

 

  (二)会议鉴定:指由同行专家采用会议形式对科技成果作出评价。需要进行

 

现场考察、测试,并经过讨论答辩才能作出评价的科技成果,可以采用会议鉴定形

 

式。

 

  (三)函审鉴定:指同行专家通过书面审查有关技术资料,对科技成果作出评

 

价。不需要进行现场考察、测试和答辩即可作出评价的科技成果,可以采用函审鉴

 

定形式。

 

  第十一条 采用检测鉴定时,由组织鉴定单位或者主持鉴定单位指定经过省、

 

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专业技术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测试。专

 

业技术检测机构出具有检测报告是检测鉴定的主要依据。必要时,组织鉴定单位或

 

者主持鉴定单位可以会同意检测机构聘请33名同行专家,成立检测鉴定专家小组,

 

提出综合评价意见。

 

  第十二条 采用会议鉴定时,由组织鉴定单位或者主持鉴定单位聘请同行专家

 

715人组成鉴定委员会。鉴定委员会到会专家不得少于应聘专家的五分之四,鉴

 

定结论必须经鉴定委员会专家三分之二以上多数或者到会专家的四分之三以上多数

 

通过。

 

  第十三条 采用函审鉴定时,由组织鉴定单位或者主持鉴定单位聘请同行专家

 

五至九人组成函审组。提出函审意见的专家不得少于应聘专家的五分之四,鉴定结

 

论必须依据函审组专家四分之三以上多数的意见形成。

 

  第十四条 组织鉴定单位或者主持鉴定单位聘请的同行专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特殊情况下可聘请不多于四分之一的具有中级技术

 

职务的中青年科技骨干);

 

  (二)对被鉴定科技成果所属专业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熟悉国内

 

外该领域技术发展的状况;

 

  (三)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状况;

 

  被鉴定科技成果的完成单位、任务下达单位或者委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同行

 

专家参加对该成果的鉴定。公安、安全、国防等特殊部门确因保密需要的,可以另

 

行规定。

 

  非特殊情况,组织鉴定单位和主持鉴定单位一般不聘请非专业人员担任鉴定委

 

员会、检测专家小组或者函审组成员。

 

第十五条 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在鉴定工作中应当对被鉴定的科技成果进行全面认

 

真的技术评价,并对所提出的评价意见负责。

 

  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应当保守被鉴定科技成果的技术秘密。

 

  第十六条 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在鉴定工作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独立对被鉴定的科技成果进行评价,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二)要求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或者个人提供充分、评实的技术资料(包括必要

 

的原始资料),向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或者个人提出质疑并要求作出解释,要求复核

 

试验或者测试结果;

 

  (三)充分发表个人意见,要求在鉴定结论中记载不同意见,可以拒绝在鉴定

 

结论上签字;

 

  (四)要求排除影响鉴定工作正常进行的干扰,必要时可以向组织鉴定单位和

 

主持鉴定单位提出中止鉴定的请求。

 

  第四章 鉴定程序

  

  第十七条 需要鉴定的科技成果,由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或者个人根据任务来源

 

或者隶属关系,向其主管机关申请鉴定。

 

  隶属关系不明确的,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其所在地区的省、自治

 

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申请鉴定。

 

第十八条 申请科技成果鉴定,应当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的规定,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完成合同的约定或者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要求;

 

  (二)不存在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或者人员名次排列异议和权属方面的争议。

 

  (三)技术资料齐全,并符合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

 

  (四)有经国家科委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或者国务院有关

 

部门认可的科技信息机构出具的查新结论报告。

 

  第十九条 组织鉴定单位应当在鉴定申请之日起三十天内,明确是否受理鉴定

 

申请,并作出答复。对不符合鉴定条件的,不予受理。对特别重大的科技成果,受

 

理申请的科技成果管理机构可以报请上一级科技成果管理机构组织鉴定。

 

  第二十条 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由组织鉴定单位从国家科委或者本省、自治

 

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科技成果鉴定评审专家库中遴选,

 

申请鉴定单位不得自行推荐和聘请。

 

  第二十一条 组织鉴定单位或者主持鉴定单位应当在确定的鉴定日期前十天,

 

将被鉴定科技成果的技术资料送达承担鉴定任务的专家。

 

  第二十二条 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在收到技术资料后,应当认真进行审查,

 

并准备鉴定意见。

 

  第二十三条 科技成果鉴定的主要内容是:

 

  (一)是否完成合同或计划任务书要求的指标;

 

  (二)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并符合规定;

 

  (三)应用技术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和成熟程度;

 

  (四)应用技术成果的应用价值及推广的条件和前景;

 

  (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十四条 鉴定结论不写明“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的,应退回重新鉴

 

定,予以补正。

 

  第二十五条 组织鉴定单位和主持鉴定单位应当对鉴定结论进行审核,并签置

 

具体意见。鉴定结论不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的,组织鉴定单位或者主持鉴定单位应

 

当及时指出,并责成鉴定委员会或者检测机构、函审组改正。

 

  第二十六条 经鉴定通过的科技成果,由组织鉴定单位颁发《科学成果鉴定证

 

书》。

 

  第二十七条 科技成果鉴定的文件、材料,分别由组织鉴定单位和申请鉴定单

 

位按照科技档案管理部门的规定归档。

 

第五章 鉴定管理

  

  第二十八条 参加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的有关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科学道德和职

 

业道德规范,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对鉴定工作的干扰,保证科技成果鉴定的严肃性和

 

科学性。

 

  第二十九条 科技成果完成者在申请鉴定过程中,应当据实提供必要的技术资

 

料,包括真实的实验记录、国内外技术发菜的背景材料,以及引用他人成果或者结

 

论的参考文献等。

 

  科技成果完成者不得以任何名目和理由向参加鉴定的有关人员赠送礼金(含有

 

价券)和礼物。

 

  第三十条 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应当对被鉴定的科技成果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

 

评价结论应当科学、客观、准确。

 

  第三十一条 组织鉴定单位和主持鉴定单位应当严格控制鉴定会的规模,除参

 

加鉴定工作的专家和少数必要的管理人员外,不得邀请其他人员参加。

 

  组织鉴定单位和主持鉴定单位对在科技成果鉴定中出现的不正之风,应当及时

 

制止并严肃查处。

 

  第三十二条 国家科委对正在进行或者已经完成的科技成果鉴定,发现确有错

 

误的,有权责令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及

 

时纠正;错误严重而又处理不当的,有权组织复核和查处。

 

  第三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正

 

在进行或者已经完成的科技成果鉴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责令其授权组织鉴定

 

的机关及纠正;错误严重的,可以直接进行查处。

 

  第三十四条 对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组织鉴定单位可酌情发给技术资料费。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完成科技成果的单位或者个人窃取他人的科技成果的,或者在鉴

 

定过程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组织鉴定单位应当中止鉴定。已经完

 

成鉴定的,应当予以撤销。已经给国家、社会造成损失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

 

主管机关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第三十六条 组织鉴定单位或者主持鉴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鉴定工作中玩忽职

 

守、以权谋私、收受贿赂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七条 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玩忽职守,故意作出虚假结论,造成不良后

 

果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并取消其承担鉴定任务的资

 

格。

 

  第三十八条 参加鉴定的有关人员,未经完成科技成果的单位或者个人同意,

 

擅自披露、使用或者向他人提供和转让被鉴定科技成果的关键技术的,应当依据有

 

关法规,追究其法律责任;给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或者个人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

 

失。

 

  涉及国家秘密技术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

 

密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国家科委解释。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199511日起施行,19871026日国家科委发布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同时废止。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