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KEF生产线工艺设计总结
2017-07-31 作者:佚名 网友评论 0 条
刘晓民
冶金规划院
前言
首先感谢诚德的专家帮助我们完成了印尼SEBUKU直接还原镍铁项目的设计、建设、投产。
自1998年7月考察乌克兰帕布什镍铁厂开始,我和同事们合作,完成了多条RKEF工艺镍铁生产线的设计,有些体会。
今天中国采用这种工艺的镍铁厂已经遍布全国,但是项目的投资、经济技术指标仍然有比较大的差异,想在这里将自己的设计体会与大家分享。
1.原料供应系统
(1)尽可能简化料场设计,原料系统形成闭路循环系统:由于原料相对单一,套用炼铁料场设计会增加投资。简化料场,可节约运输费用。
(2)原料从进入给料机开始,尽可能保证在线送入焙烧窑-矿热炉。减少事故性离线处理量。
(3)回转式干燥窑:正常时逆流窑节能效果明显,且可以减少除尘灰量(小于10%)。但在料粘(含水在35%以上时)、干燥窑的热烟气有脱硫设施(需要较大的负压)时要慎重选择。
(4)正常生产时,充分利用焙烧窑尾气足以保证湿原料的干燥,不用补充热量(华北以南)。
2.入窑料的条件
(1)干燥后的原料含水量在20%比较合适,水分再低将扬尘。
(2)料的粒度:与焙烧窑的出料 温度相关。目前国内出料温度在900℃以下,粒度在35mm以下最好。
(3)尽量提高原料在线处理比例:烘干后的料直接进入配料仓,配料后送入焙烧窑。可以节能,减少扬尘。设计时留有均衡生产节奏、事故处理用原料的储备手段。
(4)石头比较多的菲律宾矿,200mm以上的块可以离线处理,作为调整炉渣的手段。
3.焙烧窑的参数控制
几年来的实践,体会最为深刻的就是:工厂经济技术指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焙烧料的还原性。
(1)高架式更能体现RKEF工艺的优势。焙烧窑窑头布置在电炉顶上的方案,对操作和安全不利。
(2)窑的转速的控制:目前国内普遍有加长窑的倾向,但是窑尾空间利用不充分应该引起重视。为此应该控制窑内的布料均匀。挡料坝只在新窑上有作用,旧窑布料的控制办法:以稍慢的速度控制窑转动,当出现窑尾有料溢出时,缓慢的提速,直到不溢料就可以了。这样窑内料分布均匀,窑尾不空料,以得到充分利用。
(3)直筒窑与缩颈窑:推荐缩颈窑,缩颈是不被磨损的挡料坝。高温的料在这里继续完成吸热的预还原反应,金属氧化物继续还原的同时,料温有所下降。所以,相同出料温度下,直筒窑的料还原性差些。
(4)窑温度的控制:窑内的高温点距离窑头大约22-28米(由于窑长和烧嘴位置不同而变化)。此时,出料温度控制在800-900℃,窑尾烟气的温度控制在300-400℃ 。
(5)窑的压力的控制:这点重要。一般来讲,这是窑内还原气氛控制的关键之一(另外一个控制是烧嘴的供风)。保证窑头微正压操作是节省还原剂、提高焙烧渣还原度的重要环节。窑尾的压力理论上控制在-120Pa左右,受到窑尾加料点涡流、测点位置的影响,很难测准。所以窑头操作门打开时以烤脸为好(微正压)。
(6)窑尾烟气成分的控制:主要测量并控制CO和O2,一般来讲,氧气应该在0.6%以下。有时会有微量的CO。
(7)根据窑尾气体成分控制烧嘴燃料量和风量(主要调整二次风)的比,根据火焰长度(窑皮高温点)调整轴流风、旋流风比。
(8)烧嘴火焰长度控制在15-20米之间(气体燃料)或12-15米(烟煤煤粉)。
(9)窑内温度的控制:铁含量在15-20%时,控制在1,170-1,210℃,镁高铁低时取上限,反之取下限。如:古巴矿铁38%,氧化镁8%,焙烧窑烧发生炉煤气,温度720℃。国内控制温度普遍比较低,焙砂扬尘严重。帕布什厂焙砂温度高,不扬尘,料仓上面不用除尘,仍很清洁。
窑内温度不易测,测窑皮温度,推算窑内温度和料温。
(10)温度高、还原率高的焙砂是电炉稳定生产的关键。所以要重视窑的密封,减少 随着料带入的冷风、窑头操作门随时关闭、窑头微正压。
4.焙烧料的还原性很重要
实际生产中焙烧料的温度固然重要,但是焙烧渣的还原度更为重要。
希望:在回转窑中氧化镍95%-98%还原为单质镍,Fe2O3还原成金属铁为2%-4%,大部分还原为Fe3O4和FeO。这是降低电炉电耗的关键因素。
国内目前较少化验焙烧渣的还原度,应该 加强。下面是印尼PT Inco公司焙砂化验值,因为用褐煤做还原剂,焙砂还原不好。
Inco焙砂的镍金属化率18-38%,铁金属化率0.85-2.86%
5.矿热炉设计参数的确定
虽然文献上推荐 了许多电炉参数计算公式,但基本上都建立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数难取)。
(1)二次电压(线)选择是基础(功率为0.9倍变压器容量)
公式 U线 =Ku P3/1 关键是Ku--电压系数的选取。取13-14比较合适。
如:30,000kVA的炉子,U线 = Ku P3/1=(13-14)×31=390-420V (实际生产控制在400--500V)。
二次电压对二次电流、有效功率、操作电阻、反应区大小有重要的影响。
对于镍铁矿热炉,电流主要从炉料下部的料层和半熔融状态的炉料中通过,炉内功率不变时,二次电压提高,电弧被拉长,则电极上抬,虽然电效率和功率因数增加了,但是由于高温反应区上移,热损失增加大,炉温下降,金属挥发量增大,坩埚区缩小,炉况变坏,难以操作。
二次电压过低也不好:电效率和输入功率降低,电极下插过深,料层电阻会增加(易吃炉底),通过炉料支路的电流过小,炉料熔化和还原速度减慢,坩埚也会缩小。同时功率因数会偏低。
(2)二次电流和电极直径的计算
线电流 I=P/31/3U
当电压为400V时(实际生产控制在400-500V), I=30,000*0.9/31/3*400=38,970A
电极直径 De=(4I/πδ)1/2
取电极电流密度δ=3.0A/cm2
则De=(4I/πδ)1/2 = (4*38970/3.14*3.0)1/2=12,864mm。
30,000kVA的炉子电极直径 1,300mm。
(3)电极极心圆
文献上推荐的三种电极极心园计算方法(L心=B1* I1/2、L心=B2* PE1/3、L心=2.06* D)均不适用镍铁电炉。主要是镍铁冶炼电压高。
实际上按电极的倍数估算比较可行:
Dc=K*D(电极直径)。
这里主要是K值的取值问题, 推荐K=3.0。
对于30,000kVA电炉,电极的极心园为 3,900-4,000mm,推荐取4,000mm。
圣彼得堡镍院的估算办法是:两电极表面间的距离为2.0-2.5倍的电极直径(3.9-4.5m)。
……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